8月21日,沃尔玛公司公布了2026财年第二季度(截至2025年7月31日)业绩,整体营收为1774亿美元,同比增长4.8%,高于市场预估的 1761.6亿美元;按固定汇率计算,增幅达5.6%。 公司营业利润下降8.2%至73亿美元,但按固定汇率调整后微增0.4%;全球电商销售额飙升25%,成为拉动收入的核心动力。 不过,其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.68美元,低于市场预估的0.74美元,受此影响,沃尔玛股价下跌4.4%,创5月15日以来最大盘中跌幅。 作为沃尔玛国际业务的核心增长引擎,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。第二季度,沃尔玛中国净销售额58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416亿元),同比增长30.1%;可比销售额增长 21.5%;电商销售额增幅达39%,得益于自提与配送服务以及第三方平台共同拉动,数字化销售占比已超总销售额的50%,线上线下融合态势显著。 其中,沃尔玛国际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athryn McLay对中国电商业务的增长提出了表扬:“在中国,我们又新开了33个前置仓和云仓,目前总数已达455个。这些仓让我们能在不到一小时内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。因此,我们看到该业务持续走强。” 山姆会员店持续保持强劲势头,交易笔数实现两位数增长,高端会员制模式的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升。 门店扩张节奏同步提速,过去12个月沃尔玛在中国新开8家门店,本季度新增2家;结合规划,2025年后每年将平均新开8-10家门店,较此前每年6-7家的速度明显加快,彰显对中国消费市场的长期深耕决心。 门店方面,截至季度末,该公司在中国共有335家门店,较上季增加1家。其中,山姆新开2家门店达到56家,大卖场减少1家至279家。 根据沃尔玛2026财年第一季度(截至2025年4月30日)数据显示,中国市场净销售额达67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481亿元),同比增长22.5%;可比销售额增长16.8%,电商销售额增幅从去年同期的23%提升至34%,数字化增长动能持续释放。 按此推算,2026财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净销售额将达125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897亿元),较去年同期的106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761亿元)同比增长约17.92%,持续保持亮眼势头。 不过需注意的是,中国市场毛利率有所下降,主要受业态组合持续调整影响;营业费用率下降,主要受强劲的销售增长、业态调整及运营效率提升的影响;营业利润获得增长。 分其他区域来看,沃尔玛美国作为最大部门,净销售额达1209亿美元,同比增长 4.8%;可比销售额增长 4.6%,其中电商业务贡献 420个基点,在线销售额飙升 26%,营业利润增长2.0%至67 亿美元,线下客流与线上增量形成互补。 山姆会员店美国分店净销售额236亿美元,同比增长3.4%(扣除燃油后增长 6.0%);电商业务增长26%(占净销售额18%),会员收入增长7.6%,客户粘性持续强化,但营业收入下降15.8%至4.89亿美元,部分原因是业务重组费用。 沃尔玛国际业务(不含中国)整体表现稳健,按固定汇率计算净销售额327亿美元,增长 10.5%,墨西哥和印度市场(Flipkart)为主要增长极;但受汇率波动影响(造成 15 亿美元销售额损失),叠加部分新兴市场运营成本上升,该部门营业收入12 亿美元,同比下降9.8%。加拿大、墨西哥等市场的全球平台整合进展顺利,电商业务均录得双位数增幅。 沃尔玛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明伦(Doug McMillon)强调,创新与执行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,数字体验和人工智能在驱动业务增长、提升客户参与度中发挥关键作用,公司对“以人为本+科技赋能”的模式充满信心。 此外,沃尔玛管理层已同时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指引,预计净销售额将增长3.75%至4.75%,营业收入将增长3.0%至6.0%,均按固定汇率计算。 对于2026财年,沃尔玛已将净销售额增长预期上调至3.75%至4.75%,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期上调至2.52美元至2.62美元。调整后营业收入预期保持不变,仍为3.5%至5.5%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