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0日,永辉超市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。 报告显示,实现营业总收入299.48亿元,同比下降20.73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-2.41亿元,同比下降187.64%,上年同期为2.75亿元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- 8.02亿元,同期下降了约2786.3%,去年同期为2986.25万元。 图来源:永辉公告。 业绩承压的背后,是永辉战略转型的阶段性调整。对于业绩波动的原因,报告中解释称: 营收下滑主要源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的整体战略与经营深度转型,关闭长期亏损门店及部分门店进入调改歇业期,虽调改后门店收入同比显著增长,但仍未能弥补关店带来的收入缺口,直接导致整体销售规模收缩。 而净利润亏损则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,一是整体销售规模收缩(与营收下滑直接相关);二是商品供应链改革中,大量供应商及商品完成升级汰换,短期内导致综合毛利率降至20.80%,较上年同期下降0.78%;三是关闭227家亏损门店产生了租赁赔偿、人员安置、商品出清及资产报废等成本;四是持有的Advantage Solutions股票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-1.84亿元。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,但永辉超市的转型动作仍在持续深化。自2024年5月启动“学习胖东来模式”以来,公司聚焦“品质与幸福”的商业模式,从商品供应链、服务体验、员工福利到组织文化进行全方位重构,目前调改工作已进入规模化、系统化阶段。 截至2025年6月30日,调改开业门店共计124家;官网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8月20日,全国调改门店总数突破161家,预计9月30日前将达到200家,转型落地节奏持续加快。 线上业务成为转型中的重要突破口。上半年线上业务营收54.9亿元,占总营收的18.33%,较去年同期减亏3475万元。其中“永辉线上超市”自营到家业务实现销售额31.4亿元,日均单量21.6万单,月均次月复购率达 56.3%;第三方平台到家业务销售额23.6亿元,日均单量14.3万单。 为进一步释放线上潜力,公司采取“三个加快”策略:加快下沉县域市场以拓展增量;加快线上店仓盈利模型全国推广,目前该业态已实现全面盈利;加快调改门店线上业务升级,通过开通 “烘焙熟食”频道、上新200余支优质3R商品,扩大服务范围。截至6月30日,已有99家调改门店开通线上业务。 商品力提升是转型的核心抓手。报告期内,供应商体系改革成效显著:2860家标品供应商完成“裸采”合同签订,供应商数量精简约50%,筛选出一批优质、高性价比的特色商品;同时,大牌定制模式落地,与伊利联合推出的“永辉伊利高品质鲜牛奶”以7.9元亲民价上市,首发4天销售额即破100万元,其GAP一级牧场奶源、3.2g/100ml优质乳蛋白及严于欧盟的品控标准,成为商品力的典型代表。 生鲜业务板块强化源头把控,源头采购比例提升至60%以上,云南、沈阳两大产地仓的统货采收、分拣及粗加工能力增强,12个中心城市及周边的销地加工仓自主供货能力提升,保障了生鲜产品的品质与供应稳定性。熟食加工板块则推动3R商品“去联营化”,烘焙商行自营销售额占比从40.2%跃升至78.1%,联营占比从31.5%降至 12%,进一步掌握商品主动权。 自有品牌同步发力,成为商品体系的重要补充。上半年,永辉重新定义自有品牌的使命与愿景,通过严格溯源和品质管理,推出“永辉 YONGHUI 橙汁”“微胶囊香氛酵素洗衣液”2支单品,迈出品牌升级第一步。 品牌影响力方面,公司重构营销体系,完成102家调改店的媒体传播工作,全渠道曝光量突破16亿次,媒体传播量超28万条。其中,生鲜及3R板块打造的“丰收的喜悦”爆品,全平台曝光量超1亿次,精准覆盖年轻白领、中产家庭及健身人群,成功树立“健康能量补给” 的产品心智,成为年度话题性单品。 股东持股与资产状况方面,广东骏才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持股26.6814亿股(占比29.40%),其中质押18.6769亿股;张轩松持股7.9124亿股(占比8.72%),质押1.1484亿股;张轩宁持股6.3497亿股(占比7.00%),冻结 0.5694 亿股;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4.7852亿股(占比5.27%)。资产规模上,报告期内总资产339.63亿元,较上年末下降 20.55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1.70亿元,较上年末减少6.07%,主要受战略转型期短期成本影响。 门店拓展方面,报告期内新增4家门店,累计开业552家,覆盖全国26个省(直辖市),已签约未开业门店79家,网络布局持续优化。 随着调改门店规模持续扩大(截至8月已突破161家),永辉超市全国门店的布局和转型战略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,为打造品质国民超市的目标又进了一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