沃尔玛中国的调整仍在持续推进中。 7月8日消息,昆明沃尔玛云山路店宣布将于7月21日正式关停。 此前,沃尔玛中国在供应商大会上表示,近年来沃尔玛业态正专注于升级转型,在全面提升商品力的同时,加大对门店改造的投资,并积极探索全新的中型门店与社区店等全新模式。 01 沃尔玛昆明云山路店 7月21日起停止营业 据媒体报道,近日昆明市民发现,沃尔玛云山路店的进出口处张贴出一份醒目的《停业公告》,明确该店将于 2025年7月21日起正式停业,顾客已办理的购物卡可在昆明其他门店正常使用。 7月7日,《都市时报》记者走访时看到,店内冷冷清清,大部分货架已被清空,工作人员正在对剩余货品进行整理。 其中,二楼的服装、玩具等区域已完全清空,仅剩下少量洗护用品和生活用品;三楼的零食区也有大部分货架处于空置状态。 据介绍,剩余货品一部分将调拨至其他门店,另一部分则退回厂家。目前,店内商品均按正常价格销售,未开展促销活动。 02 为什么闭店? 关于云山路店的闭店原因,多方信息指向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。 有网友留言表示是房租到期,也有人指出源于新开门店的近距离竞争与周边菜市场的客源分流;而据媒体报道,沃尔玛是为了更好地整合在昆明的门店资源。 有网友提到,去年对面几百米的正大广场新开了一家沃尔玛门店,直接分流了原有客源,“原本只有这一家时生意挺好,现在两家离得太近,客流被摊薄了”; 另有网友指出,门店楼下就是云山农贸市场,“生鲜品类在价格和新鲜度上几乎没有竞争力”,长期面临客流减少的压力; 还有人回忆,“前几个月店里刚缩小面积重新布局,上个月去就发现商品少了将近一半”,种种迹象早已暗示了闭店的结局,不少常客直言“太可惜了”。 除了单店的具体困境,网友普遍感慨“现在实体店都不好做,这几年各个行业都挺难的”,这一感受也折射出线下零售的整体挑战。 对此,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从行业视角给出了更深层的解读:大卖场进入中国时的定位存在一定扭曲,早期依赖低廉租金获得发展红利,但租约到期后,这一优势难以延续;加之客流持续减少,黄金地段的高昂租金成本已无法覆盖,最终导致传统大卖场模式逐渐走向落幕。 03 大卖场收缩,山姆会员店扩张 作为1996年进驻中国的大卖场模式“开拓者”,沃尔玛曾凭借低价策略快速扩张,但近年来其中国大卖场门店数量持续收缩。 财报数据显示(财年周期为每年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),2020-2025财年,沃尔玛中国大卖场门店数从412家降至283家;五年间减少近30%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7月8日,包括昆明云山路店在内,全国已有至少9家沃尔玛大卖场宣布关闭,涉及上海、广州、南京、杭州、温州、贵阳、昆明等多个城市。 不过,大卖场的调整与沃尔玛中国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。在6月30日的供应商大会上,沃尔玛中国透露,自2021年起,公司净销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,电商业务占比已攀升至近50%,成功转型为以实体门店为核心的全渠道零售商。 在业态升级层面,沃尔玛采取“双向调整”策略: 一方面,持续优化传统业态——在全面提升商品力的基础上,加大对现有门店的改造投资,同时探索全新的中型门店、社区店。新业务模式深受顾客青睐,在销售、坪效、客流等方面均实现质的飞跃。据统计,目前处于测试阶段的社区店已在深圳落地3家,分别位于龙华壹方天地、南山新德家园以及龙华星潮泰未来城。 值得注意的是,沃尔玛中国并非首次布局社区店。2018年曾尝试改模式,门店数一度达20-30家,但因商品结构与社区需求匹配度不足等问题,于2021年关停;此次重启更侧重“小而精”,通过缩小单店面积、强化生鲜与高频日用品占比,能否适应市场仍有待观察。 另外一方面,将山姆会员店作为战略重点,坚定不移聚焦对生活品质有高追求的都市中产家庭。在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,持续提高标准,强化品质、差异化及稳定的规模供应,践行 “更好的生活尽在山姆” 的定位。 截至2025年5月,山姆在中国已开业56家门店,覆盖29个城市;根据最新规划,2025年后将以年均8-10家的速度扩张,2025-2026年已有及有望开业的门店接近20家,选址既包括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加密布局,也涵盖消费活跃的省会周边城市及经济强县。 【总结】 昆明云山路店的关停,只是沃尔玛大卖场在华持续调整的一个缩影。 随着消费者需求变化、电商崛起及业态日益多样化,大卖场流量不断被分流,部分门店退出市场已成为必然趋势;但与此同时,以沃尔玛为代表的零售商也在通过业态升级(如中型店、社区店、山姆会员店)探索新路径,其未来形态如何适应市场,值得持续关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