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中文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  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不做货架生意的第十年,盒马怎么样了?

linda采编 2025-8-28 08:36 72人围观 超市

不做货架生意的第十年,盒马怎么样了?


人们常说,“商业发展有着既定的轨道,新事物诞生总要历经波折。”

而盒马十年,加减之间,终寻得穿越周期的“内功”。

如今,轻舟已过万重山……

01
零售30年浮沉

回顾2015年,阿里内部悄然孵化的“NB项目”,也就是盒马的前身,拉开了新零售十年的序幕。

彼时,拥有近30年零售行业积淀、曾为京东物流体系奠基的侯毅,与时任阿里集团CEO的张勇不谋而合,都想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超市。

2016年1月,盒马首家门店在上海金桥低调开业。没有盛大的造势活动,却凭借99元一只的波士顿龙虾、“只接受盒马APP支付”的硬性规定,以及首创的“门店即仓储 + 即时配送”模式、3公里30分钟达的承诺,迅速引爆市场,将自身推上网红神坛。

开业首年,金桥店总营收约2.5亿元,坪效达到传统大卖场的3.7倍,引得家乐福、沃尔玛等零售巨头竞相考察。

2016 - 2019年,堪称新零售的“黄金三年”。

盒马首店开业半年后,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,断言“未来十年没有电商,只有新零售”。阿里研究院将其定义为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,利用数据驱动,催生更多服务形态。

一时间,“新零售”成为商业超级风口,从创业者到资本,从百货到商超,从线上平台到物流公司,纷纷投身其中。

成功试水的盒马成为市场宠儿,美团“掌鱼生鲜”(后升级“小象生鲜”)、京东“7FRESH”、大润发“飞牛优鲜”、永辉“超级物种”、步步高“鲜食演义”等项目纷纷落地。这些业态大多模仿盒马模式,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鲜超市,配以餐饮区和配送服务,依靠大海鲜引流。盒马门店数也快速膨胀,先后试水了多种业态。

然而,繁华背后暗藏些许危机。

新零售自营即时配送,为保证峰值效率需充足运力,导致履约成本居高不下,叠加员工薪资、租金等,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;线下门店重资产运营,企业为追逐风口不断布局新业态,资源分散,盈利模型未通,现金流快速消耗;行业“创新”多聚焦消费端前端体验,供应链端改造滞后,商品同质化严重,复购率难保障。

2020年,疫情加速线上化进程,也暴露线上局限,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和质价比,推动行业反思。头部玩家战略收缩,盒马叫停多个业态,聚焦核心业态;永辉转型困境后学习胖东来深耕产品服务;“生鲜电商第一股”每日优鲜黯然退场,苏宁苏鲜生不见踪影。

当“新模式”光环褪去,问题浮现:可持续的零售本质是什么?

回望30年,“大小超市”几度沉浮,卖场“新旧交替”,区域零售商与新零售悄然崛起。如今,新一轮周期已至,生鲜化、线上化、质价比、数字化,四大硬能力,终成穿越寒冬、破局新生的关键力量。

2025年,零售行业不乏“新零售消亡”的论调。

阿里出售高鑫零售和银泰,京东减持永辉,也引发外界对盒马命运的猜测。

然,马云的再次到访盒马门店,以及阿里“不卖盒马”的明确表态,释放了强烈的信心信号。与此同时,盒马聚焦鲜生大店和社区折扣店两大核心业态,并通过接入淘宝闪购和88VIP体系,深度融入阿里主业务生态。

这不仅为盒马打开了更庞大的用户池和高效的流量入口,更显著放大其在商品力和供应链效率上的优势,展现其未来增长路径。

当年盒马首店被质疑“拥有一个APP、能送外卖就是新零售了?”,但如今,APP和外卖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连锁零售的标配,“30分钟配送到家”也成为用户对线上零售的基本心智。

或许更为客观的说法是,新零售从未消亡,只是褪去了概念的光环,融入了零售行业,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能力基础。

下一阶段的竞争,将聚焦于零售的本质—商品力、供应链效率与消费体验感的综合较量。

而,这正是盒马当前战略所全力押注的核心战场。

不做货架生意的第十年,盒马怎么样了?



02
十年狂飙与刹车!
如今抵达黎明?

再回到2016 - 2019年,那是盒马的狂奔期,它以“盒马鲜生”为起点,四年试水八业态,从“四不像”迅速成长为零售样板。

2017年马云到盒马上海金桥店探店,徒手抓帝王蟹的画面刷屏网络,让盒马鲜生进入大众视野。同年云栖大会上,马云提出“五新战略”,其中“新零售”指出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,盒马成为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者。

这一时期,盒马打造自有品牌“日日鲜”,建立“新零供关系”,推出“盒品牌”,还紧跟热门零售趋势推出新业态。

2017年便利店投资火热,盒马开出“盒马F2”;2019年生鲜电商前置仓混战,盒马推出“盒马小站”。但其中大多数新业态,一到两年就停止运营或者不再有进展。

创新需要投入,2019年3月侯毅表示盒马仍处于亏损状态,但阿里将其视为“新零售的探索者”,是“投资”而非“亏损”。扩张并非无止境,2019年也是阿里对盒马态度转变的一年,因线下投入太重,盒马被下达盈利目标,侯毅汇报层级改变,意味着盒马从独立板块“下放”到事业群子业务板块。

这背后,是盒马在扩张中需要思考坚持与舍弃的问题,要给出更清晰的战略答案。

2020 - 2021年,盒马由攻转守。

2020年“狂奔”的盒马开始减速,关闭低效业态,聚焦供应链与产品力,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效率优先”。3月侯毅透露70多家盒马小站将逐步退出市场,升级为盒马mini业态;7月盒小马孵化成功并计划大规模开店,但实际发展未达预期。

这一年,盒马X会员店上线,推出自有品牌“盒马MAX”,推动“垂直供应链”建设,深入打造“盒马村”产地直采,还逐步将供应链视角拓展到全球市场,在产品层面强调差异化,打出品牌心智。

2021年,盒马“聚焦”趋势更明显,新业态试水周期放慢,盒马邻里虽被侯毅称为重要业务,但实际开店数量未达目标,还屡屡退出部分城市。

这背后与外部环境变化和盒马在阿里的定位有关,2021年阿里推出“经营责任制”,要求业务板块自负盈亏,阿里自身战略也由“攻”转“守”,盒马从阿里体系内事业群转变为独立公司,盈利成为绕不开的关键词。

同时,生鲜电商行业持续亏损的商业模式暴露问题,从业者开始关注效率、成本和健康,盒马也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”,盒马奥莱业态成为向利润率和坪效靠拢的尝试,侯毅明确提出盒马要从“单店盈利”走向“全面盈利”。

2022年至今,盒马精简、融合和回归。

不再频繁试水新业态,而是聚焦务实问题:哪些模式能跑通?哪些业态能赚钱?

2022年后,盒马几乎不再推出新零售业态,唯一“例外”的盒马Premier店也仅开出一家。

这一阶段,盒马梳理过往业态,一方面精简没有跑通的业态,如盒马小站、盒马集市等或逐渐消失,或脱离盒马,或大幅缩减门店;

另一方面融合升级部分业态,2022年9月盒马奥莱业态升级,开出硬折扣店,盒马邻里与盒马奥莱合并为“盒马NB事业部”,定位向硬折扣 + 社区店转型。曾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盒马X会员店,会员权益多次转变,“特有”商品在其他业态可以买到,会员独特性削弱,最终走向关停。

2024年3月侯毅离场,严筱磊接任CEO后展开改革,2024年4月重启会员制度,但战略重心已转向盒马鲜生大店和NB社区折扣店两大核心业务。

产品层面,2022年侯毅提出打造可服务10亿消费者的商品体系,随后盒马推出“移山价”策略,强化“折扣化”标签,与NB业态定位相辅相成。大刀阔斧“聚焦”后的盒马很快迎来“盈利期”,2024年3月首次实现淡季盈利,2025年开年信透露实现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、顾客数增长超50%。

从商业周期理论看,盒马过去十年经历了高歌猛进和精简战线两个阶段,其“聚焦”节奏与阿里同步。

从盒马的实践中,能看到一些可借鉴思路。

一是抓住风口,盒马踩准新零售浪潮,推出“盒马鲜生”样本,还从行业动向中寻找灵感推出新业态。

二是有目标地“撒网”,盒马在多元化业态布局时有的放矢,探索可落地的业态方向。

三是主动剥离“非主业”“不具协同”的业务,盒马关停盒马X会员店,聚焦核心业态。

四是回到主业,盒马聚焦“商品力”,通过供应链创新与产品组合重构提升竞争力。

五是战略做减法,产品做加法,盒马收窄业态战线,却在商品端持续加码。

六是新角色带来新机会,盒马在试水新业态中为行业提供模板,为中小品牌提供孵化平台。

组织架构的调整也为盒马的发展注入新动力。严筱磊接任CEO后,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,明确聚焦盒马鲜生和盒马NB,提出盒马鲜生负责快速复制成熟模式,盒马NB深耕社区化服务,形成互补优势。

历经十年,盒马首次实现全年盈利。阿里2025财年年报显示,2024年4月 - 2025年3月,盒马GMV超过750亿元,首次实现全年经调整EBITA转正。近期,严筱磊公开表示,盒马在过去一个财年里每个月都盈利。

这一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盒马在不同阶段的战略选择,成立之初积极探索新零售业态,如今为活下去、活得好,精简战线聚焦核心业务。

不做货架生意的第十年,盒马怎么样了?


03
十年淬炼
盒马“商品力”从枝蔓到血肉

零售业的核心竟非“货架”?

人们常说“渠道为王”,盒马却用十年时间“结硬寨、打呆仗”——深耕商品力。

盒马初创时,以“大海鲜”为爆点,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盒马并未满足于单一品类的突破,而是将目光投向了“烘焙”。

第一招便是“新鲜”,盒马烘焙采购负责人凡得曾言:“盒马一直不断开发以时令水果为原材料的烘焙商品。”这句话背后,是盒马对新鲜度的极致追求。

盒马烘焙以“新鲜”为第一招,从细节入手,在品种选择、专属基地建设、时令水果把控等方面尽显对新鲜度的极致追求。这种对新鲜的追求助力其建立品牌壁垒,借助产地直采、航空冷链等技术压缩“从田间到舌尖”的时间,如“日日鲜”系列不过夜。

盒马通过“订单农业+技术赋能+品牌共建”等模式深度参与全链条,实现品牌化运营,确保生鲜产品新鲜度与品质,构建独特优势。盒马布局超100个“盒马村”,签订直采协议、统一标准,还利用大数据预测需求提前下单,保障生鲜稳定供应与高品质。

正如管理大师彼得·德鲁克所言:“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。”盒马通过供应链端的创新,成功创造了大量“鲜度”忠实顾客。

盒马烘焙以“健康”为第二招,通过欧坦得系列采用酸面团发酵工艺与优质面粉,及三明治营养可视化设计,将对原料工艺的苛求落到实处;盒马烘焙第三招“便捷性”体现在洞察生活场景,以小包装产品满足多场景食用需求,还通过优化线上线下购物体验实现从场景到体验的全面升级。

正如盒马CEO严筱磊所言:“商品力是盒马的核心护城河。”

再比如,曾几何时,精酿啤酒顶着“小众、昂贵、精致”的“高端”光环,而盒马以一场“鲜啤革命”强势介入,彻底撕下这一固有标签。

2021年,“28天鲜啤系列”横空出世,凭借“短保+冷藏+鲜冷工艺”重新定义精酿:原料纯粹无添加,低温发酵18小时成就细腻口感,28天保质期凸显“新鲜即品质”,直击传统工业啤酒口感寡淡的痛点。

“短保”模式看似牺牲渠道效率,实则借助“短供应链+全国冷链”快速铺货,三款首发产品迅速成爆款。

工艺创新上,盒马将“传统工艺+现代需求”深度融合,研发团队全球取经,把“慢发酵”“天然酵母”等理念引入酿造。欧坦得系列使用比利时酸面团酵母,口感软糯且对肠胃友好;果味精酿系列以时令水果降低麦芽风味,实现“微醺不醉”;浑浊IPA升级款更贴合中国消费者口味。其研发逻辑是“用户导向+场景化创新”,通过平台反馈快速迭代产品。

供应链层面,盒马从“成本优先”转向“效率与品质并重”。与特思拉工厂合作降低包材成本,借鉴烘焙经验建立产业带控制原料品质与成本,分级定价策略覆盖不同市场,性价比与全渠道策略使精酿渗透率大幅提升。

市场拓展上,盒马分三阶段实现“品类破圈+场景渗透”,从一线城市引爆到新一线扩张,再到县域市场渗透,用“低价+教育”策略将精酿转化为日常饮品。

从“28天鲜啤”到“果味精酿”,从“供应链整合”到“市场下沉”,盒马的精酿战略始终围绕一个核心:用“新鲜、健康、便捷”重新定义啤酒。这一策略不仅颠覆了精酿行业的游戏规则,更验证了“商品力”在新零售时代的决定性作用。

当行业还在争论“精酿是否应该小众”时,盒马已用一瓶瓶鲜啤回答:最好的精酿,不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,而是能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饮品。

这或许就是零售的本质——用效率降低门槛,用品质创造价值,最终让消费者为“美好生活”买单。

盒马精准把握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,并通过细化并凸显主流价值观,成功打造了定义权。正如营销大师菲利普·科特勒所言:“营销的目的是使推销成为多余。”盒马通过构建独特的商品体系与价值观,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其品牌理念,从而实现了从“推销”到“吸引”的转变。

尾声

8月15日,盒马鲜生于山东淄博等四地同步开首店,带来榴莲千层等多样商品,开业前一小时门店就排起长队。其财年计划开近百家新店、进超50城,多地正在筹备。

今年上半年多地开首店掀效应,促消费也利自身。

2024连锁百强榜中,盒马以750亿GMV居超市第三。

虽然跌跌撞撞,但盒马也已经具备开启新一个零售周期的能力。

如此,跌跌撞撞,盒马未来,虽远已至。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来自: 职业零售网
我有话说......